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理论学习 > 正文

——深化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述评

筑梦中华 兴国必先强师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编辑:马文婷 时间:2018-02-28 字号: 【大】 【中】 【小】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努力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最令人向往的职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从尊师重教、注重人才等方面发表重要论述,表达对教师的尊敬,也为全社会尊师敬师做出了表率。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作出顶层设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立足新时代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将教育和教师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

《意见》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切实理顺体制机制;提高地位待遇;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全力确保政策举措落地见效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并指明了工作目标、重点以及落实的新路径,鸣响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号角。

兴国必先强师。过去一年来,教育战线将中央精神落到实处,踩下稳稳的脚印,无论行业内还是行业外,都重新感受到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远见卓识和时代新风。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2017年12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通大学部分西迁老教授来信作出重要批示。教育人重温“西迁精神”,重温老一辈知识分子的爱国奋斗精神:国家一声号召,就背上行囊,满腔热血一头扎进去,一扎就是一辈子。

2017年,海归战略科学家、吉林大学教授黄大年以其厚重的精神底色,成为当今为人师者的方向和标杆。人民的需要,国家的需要,就是黄大年研究的起点和归宿。

伟大时代需要弘扬伟大的精神。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学习黄大年同志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和高尚情操。全国教育战线分层次成体系深入开展向黄大年学习活动。

黄大年精神以强大的穿透力、凝聚力、感染力,照亮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初心:黄大年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巡回报告,现场掌声雷动。黄大年事迹也在海外求学的中国学子中引起强烈反响,成为激励海外学子的一盏明灯。

黄大年精神在持续传播、生根发芽:首批20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认定产生,学习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形成常态化机制。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2017年,涌现出多个让教育人、让社会各界肃然起敬的名字: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为了一粒种子,他可以无数次奔波,因为“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30余年从教、16年援藏、10年引种红树……这个追梦人虽然走了,但他把梦想化作最为实在、最为细微、最为绵长的行动。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卢永根院士,因罹患癌症,自觉时日不多,将毕生积蓄880多万元无偿捐献给教育事业。而他家里的摆设,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可谓“家徒四壁”。

北京大学教授潘文石,80岁高龄仍然活跃在野生动物保护与研究的第一线。36年来,他以荒野为家,实践着一名生物学家的理想与信仰。

……

这些教师把“师德师风”四个字化为可敬可爱的鲜活生命,用打动人的事迹和精神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在全民网络时代,人们对于教师的认识往往容易被个体事件影响,进而对整个队伍尤其是师德师风的认知有所偏移,而“西迁教授”、黄大年、卢永根、潘文石这样的名字,在纷繁复杂的多元社会,发出笃定无比的坚定和力量,像是一把无形的尺子,衡量着底色的厚度,标志着境界的高度,激励着广大教师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

拉动“工作母机”的创新引擎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教育变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万维空间”挑战“三尺讲台”,当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日渐成为主流,教师如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师范教育面临巨大挑战。经过大量定向分析后,学者调查发现:全国最好的高中,近年来录取的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新教师,90%以上是综合性大学毕业生。

无疑,教师教育需要给之足够的开放性和压力,创新引擎需要师范院校自身求变,同时也需要制度动力: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印发,全国启动实施师范类专业认证。

“《认证办法》是我国政府颁布的首个分级分类专业认证办法,填补了教师培养质量监管缺乏有效制度依据的空白,是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将引导全国550所教师教育院校4000余个师范类专业着力培养高素质教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表示。 认证由学校自愿提出申请、省部协同免费实施,创新了认证理念、体系、标准、方法,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认证办法》构建了横向三类、纵向三级的认证标准体系,包括认证办法和中学、小学、学前教育3个认证标准,相互衔接、逐级递升,引导师范专业合理定位、特色发展、提升质量、追求卓越。

职前培养在突破,职后培训也需更切合教师的“胃口”,更有营养,更有针对性。经过近3年的研制,2017年教育部推出了义务教育语文、数学、化学3个学科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

当前,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急需大量职业技能人才,“双师型”教师的作用正日益凸显。2017年,直面解决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素质亟待提升、产教融合不够深入等突出难题,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深入推进,一张张路线图、施工图逐步明晰,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进入快车道:4月,《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出台;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年度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并配套发布了《职业院校教师示范培训项目实施指南》等5个文件,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对于底子薄弱的乡村校来说更是如此。2017年,教育部连发《乡村校园长“三段式”培训指南》等4个文件,让乡村校园长培训有了更为清晰的实施路径,培训实效性大大提升。

管理改革助教师队伍集体“蝶变”

怎样打造锻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山东寿光市以“县管校聘”为突破口,实现了教师队伍的集体“蝶变”。

“由于职业的相对稳定,多数教师有一种单位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加之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下,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对教育的管理过于具体,不利于教育行政部门宏观调控。”寿光市教育局局长李玉明说。

山东寿光市主动求变,积极作为,打破了教师队伍管理的体制机制障碍,对教师队伍进行动态调整,教师身份完成了由“学校人”到“系统人”的转变。

岗位评聘向农村倾斜,设置支教人员竞聘“绿色通道”,不断优化农村教师住宿条件……只激励不约束,再好的制度也会昙花一现。对于履职不到位的,予以解除聘用合同。这一“激励”一“约束”,寿光市城区自愿到农村学校支教竞聘教师达183人,实现了城乡教师优势互补。

教育综合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成为理顺体制机制的前提,更是“写好教育奋进之笔行动”的落墨之处。人事改革、编制改革、招聘制度、职称评审等,都是当前教师管理制度改革的“痛点”,同时,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迫切需要决策部门充分考虑新型城镇化、全面二孩政策及高考改革等带来的新挑战、新问题。

2017年,是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改革的“攻坚年”“创新年”:

身份在变。教师由“校管”走向“县管”,一字之差,体现的是教师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北京市门头沟区等30个单位全国第二批示范区已评审公布,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出台专门的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文件。安徽、福建等省份已全面启动交流轮岗工作,先行试点县(区)已逐步进入常态化。

评价在改。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任务分工方案印发,启动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遴选工作,公布中国人民大学等40所“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

高校职称评审权在下放。“不评不甘心,参评很累心,落评更灰心”,职称评审曾是很多教师心里“永远的痛”。2017年,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有了大动作,“下放”成为改革的关键词。2017年,国务院先后决定取消对高校副教授、教授评审权的审批。11月,教育部、人社部印发《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明确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并对高校职称评审工作、监管内容、监管方式和惩处措施等作出规定,放权与监管“两个轮子一起跑”。

教师资格终身制在破除。截至2017年,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试点范围已扩大到28个省份。教师资格考试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全科”等多门学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已呈全面推进之势。

中小学校长、书记有了专门管理办法。2017年1月,教育部、中组部印发《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部关于中小学校长、书记选、育、管、用的管理办法,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领导人员队伍提供了制度支撑。

一项项改革,瞄准了一个个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的“痛点”,积蓄着因改革而爆发的红利,我国教师城乡结构、学科结构分布不尽合理,准入、招聘、交流、退出等机制还不够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亟待理顺,面向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小修小补恐不能满足战略需求,必须深化改革,着力破解瓶颈障碍,激发教师队伍建设这座火山的“潜力”,2017年,已经满满积蓄了改革红利,为2018年教师队伍建设做好起跑准备!

联系我们

地址导航: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联系电话:(027)88664102

版权所有©BV宝威体育(中国)股份有限公司-BinG百科 2016 BV宝威体育党委宣传部 鄂ICP备鄂公网安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