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理论学习 > 正文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来源:求是网 作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编辑:田仕兵 时间:2022-09-07 字号: 【大】 【中】 【小】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形势、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4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全面阐释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工作着力点;在2021年初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进一步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系统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统揽全局,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掌握核心要义,切实贯彻到经济工作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主动作为的战略抉择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我国客观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自觉把握,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抉择。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历史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以国内循环为主,进出口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很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世界工厂”发展模式,对我国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动能和国际大循环动能均明显减弱,我国依托消费升级、产业升级等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效应对外部市场收缩,经济发展向内需主导转变,对外贸易依存度从2006年峰值67%下降到2021年34.2%,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从大国经济发展规律看,都是内需为主导,主要发达国家都拥有强大内需市场,2020年美国和日本对外贸易依存度分别为18.3%和25.2%,明显低于42.1%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客观上都对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提出更高要求。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更好顺应发展大势,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充分挖掘内需潜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增强我国发展的韧性和潜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共同作用使然。新发展理念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指引,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当前,各方面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已形成高度共识,实践也在不断深化。我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平衡,主要是各地方各领域发展存在失衡现象,制约整体水平提升;不充分,主要是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发展任务仍然很重。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更好践行新发展理念,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相互协同、形成合力,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近年来,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国际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部分国家内顾倾向上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贸易增速显著低于危机前水平。世纪疫情和乌克兰危机相互交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紊乱、大宗商品价格高企、能源供应紧张等风险频发,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全球治理体系加速演变。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迅猛推进,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更好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有效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塑造我国发展新优势的内在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必然要求,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从制度层面看,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能够广泛凝聚共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集中力量办大事,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制度保证。从内需潜力看,我国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消费市场之一,2021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44万亿元,是世界第二大消费品市场。居民消费优化升级空间广阔,国内市场规模还将持续扩张。从供给能力看,我国储蓄率对比主要国家仍处于较高水平,为扩大有效投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较充裕的资本。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配套能力,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产量是世界第一,拥有1.6亿多户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种专业技能的人才。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更好利用大国经济纵深广阔的优势,提高我国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吸引力、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使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充分发挥,释放巨大而持久的发展动能。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取得重要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操其要于上”,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也要“分其详于下”,把握工作着力点。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各部门各地方认真做好各项重点工作,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积极步伐。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对新发展格局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顶层设计加快完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新型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陆续出台,科技进步法完成修订,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制定实施,科技战略规划体系基本形成。第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全部完成,形成56条制度性成果进行推广。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强化。首批国家实验室完成组建挂牌,体系化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推进,整合提升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平台。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设施建设运行逐步实现从跟跑向并跑和领跑转变。区域创新高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10位,怀柔、张江、大湾区、合肥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发展,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布局持续优化。产业技术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完善“赛马”、“揭榜挂帅”机制,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大力培育数字产业,促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等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促进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经济循环堵点卡点有效破除。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建立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政策、标准、统计、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等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稳定和促进居民增收。加快优化收入分配格局,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完善扩内需促消费政策体系,消费规模稳步扩大,消费结构持续升级,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5.4%,新车销售量稳居全球第一。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大补短板投资力度,有序实施“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建立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科学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配套融资支持,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要素保障,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稳妥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不断盘活存量资产。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编制实施“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加强国家运输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流通基础设施硬件网络更加完善。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加畅通。加快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推动海外仓高质量发展。2021年我国商品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的15%,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不断增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截至2022年7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近5.8万列、通达欧洲24个国家196个城市,中巴经济走廊、雅万高铁建设稳步推进。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交流。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部署建设21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一系列对外开放的新高地、试验田,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更加深化。提高国际化双向投资水平。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实施,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外商积极投资中高端制造、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产业等领域,2021年实际使用外资达1.15万亿元人民币。

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国内大循环空间布局更趋优化。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发展,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降至2.50。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出台《“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分类推动城市群发展,有序培育现代化都市圈,提升大中城市功能品质,增强小城市发展活力,构建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建立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水平。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稳步实施,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形成。

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基础更加巩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新一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育种联合攻关和遗传改良计划,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强化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持续优化煤炭产能结构和布局,深化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拓展油气、矿产资源进口来源,稳定与能源资源富集地区国家的长期供应关系,加大国内矿产勘查力度。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补齐短板弱项,压茬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重大创新成果迭代应用。打造长板产业,发挥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有效处置金融体系长期积累的风险点,金融资产脱实向虚势头得到扭转,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逐步夯实。

三、加快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各项战略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下一步,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推动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

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塑造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关键。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突出支持应用型科技研发和成果产业化。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持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也是大国经济优势所在。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拓展有效投资空间,加快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全面加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交通、水利、能源等项目,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和发挥航天、超算、新能源、高铁领域优势,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重点领域消费加快恢复,落实扩大汽车消费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绿色建材、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大力发展服务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慧零售、智慧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

加快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要把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发挥好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保链稳链等机制作用,持续畅通交通物流。优化国内产业链布局,健全产业跨地区转移相关机制,支持中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深入实施质量强国建设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增强轨道交通、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粮食稳产增产基础,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及时做好化肥、良种、农药等农资保供稳价工作。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持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提升乡村宜居水平。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密关联。要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做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完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促进经济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均衡。继续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推进能源、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扎实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支持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要坚持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持续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落实好稳外贸政策措施,开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发展。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落地,持续完善外资安全审查机制。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保障中欧班列稳定畅通运行。

加快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联结点。要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精心谋划共同富裕顶层设计,出台实施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着力促进居民增收,发展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制度,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就业扩容提质,持续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推动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加快提升安全发展能力。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及时妥善处置各领域风险挑战。健全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产供储销体系,保障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保持金融市场总体稳定,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等领域风险。

联系我们

地址导航: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联系电话:(027)88664102

版权所有©BV宝威体育(中国)股份有限公司-BinG百科 2016 BV宝威体育党委宣传部 鄂ICP备鄂公网安备